> 文章列表 > “问谁腰镰胡与羌”的出处是哪里

“问谁腰镰胡与羌”的出处是哪里

“问谁腰镰胡与羌”这句杜甫诗,乍一听像是一句谜语,其实是杜甫在《大麦行》中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描绘。杜甫这位“诗圣”总是能把社会痛点写进诗里,堪称“大唐社评人”。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农民们在抢收麦子,但实际上是在控诉当时的社会不公——那些收割的“胡与羌”是少数民族,而真正的中原农民却被迫藏了起来。这句诗的背后,藏着杜甫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不公正现象的大胆揭露。

那么,杜甫为什么这么关注“腰镰”这件事?其实,镰刀是古代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代表了农民的生计。杜甫不仅关心农民的生计,还关心他们的尊严。他像一位古代记者,用诗歌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民生问题”。

有趣的是,杜甫的这种关注民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意义。比如,我们现在讨论粮食安全问题,是不是也该像杜甫一样,不仅看表面,还要深入底层,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呢?

总之,杜甫的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也能反思现在。

“问谁腰镰胡与羌”的出处是哪里

“问谁腰镰胡与羌”出自唐代杜甫的《大麦行》。

“问谁腰镰胡与羌”全诗

《大麦行》

唐代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