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总额法是什么

总额法是什么

总额法是什么

总额法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性或分次确认为企业的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成本费用的扣减。在这种方法下,政府补助被视为企业的一项额外收入,直接增加企业的收益总额。

总额法的特点:

收入确认 :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

会计分录 :取得补助时,借方记录相关资产,贷方记录递延收益;摊销时,借方记录递延收益,贷方记录其他收益。

补助性质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相关损失。

递延收益处理 :当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资产处置收益。

与净额法的区别:

净额法 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所补偿成本费用的扣减,即政府补助被用来冲减企业已发生或未来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总额法 注重所有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而净额法仅记录最终结果。

希望这解答了您的问题,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总额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政府补助?

总额法如何影响企业的利润表?

净额法下政府补助如何记录?